2018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林志鴻 醫師
2018/11/2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林志鴻醫師在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跟隨羅慧夫與陳昱瑞教授後,1991年起師承魏福全院士從事顯微重建手術三十多年。於1995-1996年到美國北卡羅萊州杜克大學跟隨Scott Levin學內視鏡肌肉與神經摘取手術及上下肢肢體重建手術。還曾於長庚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研究顯微手術之缺氧再灌注研究,並進行神經纖維瘤的臨床切除及基因蛋白質體研究、異體組織移植研究。
-
1996從美國進修回國後,持續在上下肢及軀幹重建手術與內視鏡肌肉及神經移植手術及各種肌肉瓣、骨皮瓣、皮瓣及腳趾顯微移植重建手術。其內視鏡肌肉及神經移植手術領先世界,因鑽研下肢重建,藉著顯微手術的導入而提升下肢嚴重壓碎骨折案例救治而免於截肢的標準,指導多位長庚整外醫師及國內外的Fellows and Visitors及撰寫論文,多次受邀至香港、美國、印度、土耳其、中國示範手術及Cadaver dissection,提攜後進林承弘教授進行異體複合性組織移植研究,還推薦至美國Pittsburg及Johns-Hopkins University的換手異體組織移植研究及免疫排斥研究,期間跟隨換手移植大師Andrew Lee學習2年。研究團隊在魏院士帶領下共同進行複合性異體組織移植十多年,帶領團隊至花蓮慈濟、Mayo Clinic、新加坡進行Mock Surgery。林志鴻教授與林承弘教授終於在這兩年於林口長庚參與進行了1例的四肢截肢的雙側前臂移植手術,及第2例的右上臂移植重建手術。且第1例術後持續的復健,已可獨立做雙手的自主基本手功能。
-
於台灣因檳榔文化造成口腔癌患者眾多,而投入癌症切除後重建,二十年來進行了上千例的口腔癌顯微重建,還發表3D列印的技術以重建上下顎骨缺損,來求得外觀及功能的修復。林志鴻教授專志於重建整形手術的開發及論文,研究領域以顯微手術之缺氧再灌注、複合異體組織移植及神經纖維瘤為主軸,發表二百多篇學術論文包括七十篇的第一及指導作者及十五篇英文教科書chapters,因而曾受邀至美國Harvard, Mayo Clinic、Johns-Hopkins、DuKe、印度Coimbatore、北京積水潭醫院及New York University當客座教授,2007-2009擔任member at large in WSRM(世界重建顯微外科理事)。十年來耕耘中國的兩岸手外科論壇,建立互動關係撫平中國的手外科欲取代台灣手外科在世界手外科(IFSSH)的會籍,並於今年擔任兩年任期的中文手外科醫師聯合會(ACU)理事長。
-
2016卸任林口整外主任後,調任至嘉義長庚副院長服務,2017承擔院長職務。在專業領域沿續上下肢及頭頸癌重建,並拓展3D列印手術、乳房重建、淋巴水腫、還與眼科合作開創角膜潰瘍之神經植入手術。角膜潰瘍之神經重建於全世界約40例,嘉義長庚已有20多例,患者恢復良好,此開創性手術,將為許多眼潰瘍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式,預期可造福全世界患者。在院務上,推動外科的精進,引起達文西機器手臂並推動長照2.0的計畫,於嘉義長庚舉辦多次研討會,及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為嘉義創生努力。